王昌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要切实按照《决定》的总体性顶层设计,抓紧制定各方面、各领域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实施方案。各项改革实施方案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明确各领域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责任主体和推进方式,以及同相关改革的协调配套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践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改革举措落实不到位是当前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要原因是有的改革方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还有的改革方案甚至以文件落实文件。针对这些问题,要切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回应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期盼,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提高改革的获得感。
要更有效地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健全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制度体系。当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领域还亟待加强;与此同时,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影响着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边界,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谋划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逻辑。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但要看到,随着人口总量和结构、房地产供求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如果经济增速不能保持合理增长,一些风险矛盾就会“水落石出”。要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充分挖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潜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国家战略,是重大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超越部门和地方利益格局,真正做到“一盘棋”。为此,要进一步健全改革方案制定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改革方案落地落实的实施机制和督察机制、改革绩效的评估机制和考核机制,突破“中梗阻”,防止走样变形和不作为。重视基层探索实践,从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示范推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功经验。要倡导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鼓励、保护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正确区分出于公心的改革探索失误与借改革之名行谋私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使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举国群策群力、上下联动互动的工作格局,把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几米”走深走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要以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推动各项改革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来源:《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名家谈》(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