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一个事物的特征固然是由其内在本质所决定的,但它又总是依赖于同他者的比较才能更加显现出来。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文化及其传统也不例外。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之间通过马克思所谓的“普遍交往”,彼此相遇,发生了实际的联系,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可能。这种“互鉴”,既是不同文明彼此对话、相互借鉴的过程,同时又是彼此对勘、相互比较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凸显出自己的鲜明特征。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1. 中华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柔性的智慧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如果说,西方传统文化体现的主要是一种刚性的智慧,那么中华传统文化体现的则是一种柔性的智慧。按照《说文》的解释,“儒,柔也”。一个“柔”字,颇值得玩味。其实,柔不仅仅是儒家的偏好,也是道家的取向。老子说过:“柔弱胜刚强。”(《老子·第三十六章》)天下最坚硬的是石头,最柔软的是水,而水滴可以石穿。这就是以柔克刚的智慧。所以,柔并不等于弱,柔是貌似弱,实则强,它是一种韧性。在人类文明博弈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其命运在历史上起伏跌宕,却依旧延续至今,而且愈益显示出它的魅力,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得益于这种韧性特征。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诚然,道德在表面上看似孱弱,因为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为自己立法,它类似于人工规则。道德规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其可违反性,因此道德往往显得很脆弱。这正是许多人不怎么信任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只有道德才能彰显人的崇高和尊严。它就像帕斯卡所说的那根能思想的“芦苇”一样。虽然一阵风、一场雨,就可以把它摧折,但人类恰恰因拥有它才获得尊严。就此而言,道德又是一种最强大、最坚韧、最深沉的力量。所以,孟子引孔子的话说:“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道德的力量不在于一时的人数多寡,而在于它的崇高和尊严,在于它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孟子不仅重申了孔子的话,所谓“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孟子·尽心下》);而且明确讲“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还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讲究“以德服人”,相信德性的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品格。在一定意义上看,“长城”既是中华文化的创造,也是其重要象征。作为整个人类的最大建筑工程之一,长城是防御性的,而不是征服和扩张性的。按照钱穆的观点,中国历代王朝都不能称其为“帝国”,因为中国传统社会没有扩张的文化本能,因而不存在殖民传统。没有建立殖民统治的国家,不能称作“帝国”。说“大秦帝国”“大清帝国”等之类的措辞,都是对“帝国”这一称谓的误用。在世界历史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比较研究课题,就是“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比较,这两大历史事件同样显示出东西方文化取向上的分野及其截然不同的旨趣和性格。在出现道德衰弱的今天,我们欲拯救世道人心,改善并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就不得不回首被人遗忘了的古老传统。正是在那个遥远的绝响中,我们依稀听到了希望的声音。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取向,内在地蕴含着理性的独断化姿态,其结果只能是戡天役物。这种逆自然而行的诉求所导致的实践后果和观念后果,正是全球性问题在20世纪中期突然爆发,从而使人类陷入生存危机的原因。现代社会违背自然的表现在于:一是人的欲望的人为塑造(市场逻辑);二是对大自然占有的姿态(工业逻辑)。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类知识和人类权力归于一;因为凡不知原因时即不能产生结果。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在他看来,“我们若不服从自然,我们就不能支配自然”。这里所谓的“服从”,其前乃是“认识”,其过程乃为科学之探索,其结果乃为科学之理论。由此不难看出科学的用意所在。“戡天役物”的取向典型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的态度和特质。培根的观点可视为是对“知识就是力量(或曰权力)”最贴切的注脚。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认识自然”并非为了“顺应”自然,而是为了“改造”和“创造”自然。他们相信“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因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同孟子所说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可谓大异其趣。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天”具有神圣性和超越性。中国人对于“天”有着一种宗教般的情感。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现代工业把生产变成了科学的应用,亦即技术的宰制。“归真返璞,顺其自然”乃是恢复科学技术的古典精神的唯一可能的选择。海德格尔区分了古典技术和现代技术。他所描述的古典技术尚不存在与天道对立的性质,只有现代技术由于离开了“在”而把持“在者”,才形成了今天的困局。他开出的“药方”是技术的艺术化。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如果说科学技术使“在者”之“在”遮蔽,那么“艺术却是把在者之在敞开”。艺术是真理的澄明,真理的澄明归根到底不过是本来如此者的显现。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话说,亦即所谓“道法自然”。因此,使现代科学技术由对“在者”的把持回归到“在”本身,必须恢复技术的道法自然的原始本性。唯其如此,人们才能向“诗意地栖居”回归。正是在这个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而然的自然主义取向,能够为现代人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柔性的智慧。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2. 中华传统文化更侧重于成就人的道德人格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与侧重于向自然探求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注重人的道德人格的成就和建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则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诚哉斯言。在确立健全的人生观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确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所在,也是其独特优势所在。一个人如果缺乏健全的人生观,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只能随波逐流、随风飘荡,处于无根状态,无处安心立命,内心世界因此无法得到充实。人的境界不同,做事情的外观也显著不同。大家试想,为什么会有儒商和小商小贩的差别?为什么会有政治家和政客的差别?为什么会有科学家和工匠的差别?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原本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的差别仅仅取决于人生境界高低之不同。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冯友兰先生总结儒家人生思想,从中归纳出人的“四境界”说,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它们分别对应于人不知有我、意识到自我、超越掉自我、无所谓我与非我的不同层次,进而形成“庶人”“小人”“君子”“圣人”等不同人格。这为我们每个人的德性修养和境界提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照系。“天地境界”就是孔子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它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境合一”的实现和践履。尽管达到这种境界很难,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对崇高境界心存敬畏、心存向往,本身就是自我提升和上进。事实上,中华传统文化各家各派都不乏人生境界思想。正如有人所说的,儒家可以让人做事情“拾得起”,道家可以让人做事情“放得下”,佛家可以让人做事情“看得开”。一个人倘若能够达到儒道释所确立的境界,一定是心身康泰、心安理得、圆融无碍、圆满具足的。就此而言,中华传统文化不啻是打开现代人在心灵上无家可归从而陷入精神困顿难题的一把钥匙。作为现代人,我们已然被抛入到一个世俗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过分崇尚物质的时代,很容易造成“物质巨人、精神侏儒”的畸形人格。但人毕竟不是动物,还需要有一种超越的追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人的自我存在同自我本性之间的紧张。因此,怎样恰当地调适人与自我的关系,就成为所有走向现代化社会的人们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人们的困惑在于:为什么物质财富越来越丰饶,而人的心灵世界却越来越显得贫瘠?为什么人们在生活条件上越来越衣食无忧,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未见增长?为什么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精致化、舒适化、高档化,而人们在心灵追求上却越来越感到茫然无措?为什么人们的交际越来越密切,但人们彼此的心灵世界却越来越隔膜?其实,在人的日益物化的命运中拯救出人的心灵世界,唯一可行的路径就是不断地提升人生境界。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中华传统文化从总体上说是把道德作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根本标志。孟子说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人与动物的差别其实很小,就在于唯有人才有“良知”和“良能”。在中国人看来,人的德性人格的充实,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所谓的“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都鲜明地体现了儒家所秉持的超越人的肉体存在的取向。“真实的自我”与“虚假的自我”之间的冲突,使“做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是选择的动物。一个人的一生所面临的选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做想做的事——任性;二是做能做的事——符合自然律,按科学行事;三是做应做的事——道德律的要求。16世纪的法国人拉伯雷有一本书叫《巨人传》,其中描述德廉美修道院作为个性解放的象征,它所坚持的唯一规则就是“做你想做的事”。这让我们想起美国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科学无政府主义的那句有名的口号“怎么都行”。其实,只有“道德”才体现着人对自然界的超越关系,从而构成“真实的自我”的“标志”。“应该的”也就是出于人的本然之性、固然之理、当然之则的规定。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教导我们的。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古希腊神话有所谓“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之说,中国先秦的韩非子也说过:“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现代性在学理和实践的层面上颠覆了道德的合法性。最典型的例子是,从进化论模式考量应该是最文明的20世纪,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手段最残酷的杀戮。必然性逻辑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剥夺,使人们无法也不愿充当道德责任的主体。科学理性只教会人们做能够做的事,却不能教会人们做应当做的事。市场逻辑在事实层面上解构了道德存在的基础。因为“零和竞局”的博弈论范式,把人们抛入了一个“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格局之中,使“利己”与“损人”之间无法剥离开来,并且具有了内在的因果关系。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时局,我们究竟何去何从?当代人类无可逃避地面临着一个痛苦的抉择。究竟是按照肉体原则向物的世界沉沦,还是按照心灵的原则向精神的世界拯救?可以说,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还是相信“德性就是力量”?中国文化主张选择道德的拯救。这才是人类在未来的真正出路所在。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3. 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把握变中之不变的永恒之物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其传统文化都具有生命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就是“生命”,“传统”就是“我们”。分别言之,“传”乃是通过给出文化基因而在时间上实现延续(复制和再现)而实现的文化整合,“统”则是通过提供文化原型而在空间上的涵摄(识别和选择)而实现的文化整合。应该说,对于永恒之物的追寻和恪守,更鲜明地体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取向之中。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言,可以说起源也就是目标。汉儒董仲舒说:“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万事万物都是变动不居、千差万别的,唯有天和道是亘古不变的,它超越时空而成一普遍而必然的规定。司马迁撰写《史记》,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通古今之变”,就是要把握那个变中之不变的东西。任何“变”都必须以不变作为参照系才能得以彰显。离开了不变,也就无所谓“变”。这就是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因此,要把握古今之变,就不能不从中找寻那个不变的恒定之物。中国有一副经典春联,叫作“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无所不是、千差万别,无时不在、千变万化。凡是产生出来的,都是一定要消亡的。然而,在这一切多样和变迁之中,又内在地蕴藏着一个亘古不变的“常道”。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向出发点复归。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永恒的参照系和不变的尺度。离开了这样一个衡准,我们就找不到价值判断的标准,就势必走向价值观的紊乱和选择尺度的丢失。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从尺度意义上说,对传统文化持一种敬畏与同情的态度,并不是复古主义的“乌托邦”,它仅仅是为了从文化源头上寻找一种参照和判断的尺度。毫无疑问,没有谁会天真地相信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在完全的和绝对的意义上被现实生活所再现和重演;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因此而没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与时俱进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之物其实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永远的参照系,它积淀并浓缩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和遗传基因之中。所以,保持对永恒之物的敬畏,就必须首先保持对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应有尊重。就启示意义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启示当代人类内在地约束和限制人的自我中心化的扩张,使人对自我的把握真正成熟和健全起来;另外,它也有可能启示当代人类限制并约束自己对自然界的占有姿态。启示意义无疑是永恒性的,它将永远伴随现代人,成为一种不能也不应被遗忘、即使遗忘也必将在某个历史的关键时刻被重新唤醒的文化资源。这正是人类智慧的魅力之所在。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人们过去之所以往往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代性的维度对这种价值的遮蔽和扭曲。随着世界文化时代维度的历史性变迁和转换,亦即由现代性过渡到后现代性,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就必须加以重新估价。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往往是一种负面形象;但是,在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日益显露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恰恰变成了拯救的希望之所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应对未来挑战的力量源泉,而且是人类文明规避风险、走向健全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源泉。总之,在今天的历史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种拯救之道和智慧之源。作为一种正能量,需要我们深入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来源:《从传统到现代》GSA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