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专栏

    从传统到现代丨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与现实意义①

    2025-02-10 16:28:33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践行者和弘扬者。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对的重要时代课题。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新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重要内容,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回望党和人民走过的奋斗历程,实现现代化始终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出场,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坚持和发展,还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赓续继承和传承创新。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上的独特叙事和历史性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承载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逻辑中,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一体化推进。如何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起承转合,续写新的历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面对的重要时代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表明,在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灵魂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绵发展的文化根基,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魂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儿女的内在精神纽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稳固地位。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以“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精神气魄,前仆后继、英勇献身,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过程中,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走向强起来的新辉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焕发出时代光芒。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历史昭示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基因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文化沃土。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遭到中断、流传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靠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如果丢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割断了中华民族延绵发展的根脉。在已有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中华文化精神信念,化作流淌在内心深处的血液,融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实践中,使中华民族得以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胜利前行。在新时代,我们只有接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才能更好构筑中华文化的新辉煌,铸就中华民族的蓬勃发展。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经验镜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国家治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仍然有益于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其中包含的为政之理、治吏之道、如何正己、何以安民等思想文化资源,都是中华文化中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中华民族留下了经过千年历史证明极富规律性的治国道理以及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自然两一”的宇宙观、“知行合一”的认识论、“义利两有”的人生观、“德法并重”的政治思考、“刚健日新”的创新精神、“文明以止”的生态智慧、“协和万邦”的外交思想、“以和为贵”的价值衡准等多方面、多维度的丰厚思想资源,都是值得我们精心继承、创新发展的智慧宝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和智慧源泉。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历史的选择、现实的呼唤,更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系统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与时俱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局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时代意义。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推动“两创”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立根铸魂。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悠久、广博高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立根铸魂,不仅需要在积极解答时代课题的实践中磨砺新生,同样需要在创造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焕发新颜。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对自己中华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保持对民族文化的信念感,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有利于前瞻中华文化的未来前途,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强大的信念支撑,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立根铸魂。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推动“两创”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始终在世界文明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精神根源。进一步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增强文化认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精神动力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推进,始终从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角度传承中华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配置的高度发展中华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程度创新中华文化。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触动人心、汇聚民力的精神功能,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与自信,形成继承、创新中华民族文化的系统理论,提供了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不断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局面,有利于用传统文化之魂引领民族复兴之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进而推动党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在延续中华民族血脉中奋勇前进,奔赴民族复兴新征程。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推动“两创”有利于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夯实文化根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不断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局面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资源,已经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断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等理念为我们追求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文化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天下和平,则灾害不生”等理念为我们追求的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为我们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文化根基。特别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包含的人文价值和政治智慧具有不容置疑的时代价值,其中的思想精华成为构建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宝贵文化资源”。政治在新的实践征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现实道路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高度,在丰厚的资源中取精用宏、固本开新,进一步开辟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
    来源:《从传统到现代》BYn承德市口腔医院官网